“忘不了你们救死扶伤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,忘不了你们和蔼可亲的一声声问候……”近日,一封红底黑字的手写感谢信,被送到了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(以下简称河科大一附院)开元院区老年医学科。97岁的沈爷爷(化名)曾因休克濒危,在老年医学科团队的救治下重获健康。这封笔墨滚烫的信,既是家属的致谢,也是一场生死救援的温情见证。

休克入院命悬一线
紧急救治抢回生命
半个月前,沈爷爷因突发休克被紧急送到河科大一附院开元院区急诊科。入院时,他精神萎靡,呼吸频率急促,心率持续偏高,同时伴随腹胀、呼吸困难、排尿困难等多种症状,病情危重,随时可能危及生命。急诊科初步稳定其生命体征后,考虑到老人高龄、病情复杂,便转诊至老年医学科。
此时,老年医学科值班医生宋溢娟早已做好接诊准备。面对病情紧急的沈爷爷,宋溢娟沉着冷静,初步判定休克由重度肺部感染引发,并在科室负责人赵富利的指导下制订了急救方案。她一边安排护理团队实施监护、高流量吸氧、吸痰等基础护理措施,一边快速开具抗感染、平喘、化痰等药物处方。得知沈爷爷受排尿困难和腹胀困扰,医护人员即刻行动,及时导尿并留置尿管保障排尿通畅,同时安排灌肠缓解腹胀,全力守护患者健康。
全程护航显温情
医护协作织密康复网
沈爷爷住院期间,赵富利每天查房时都会详细询问病情变化,精准调整治疗方案,耐心指导用药细节。她还敏锐地察觉到,年事已高的沈爷爷背后,是家属满溢的焦虑与不安。于是,她特意留出时间,拉着家属的手细细沟通病情,用“大白话”拆解复杂的治疗思路,把专业的医学知识转化为安心的力量,一点点驱散家属心头的阴霾。她反复叮嘱团队要像照顾家人一样关注老人的营养搭配、排痰护理等细节,也不忘给家属科普日常照护要点,那些温暖的话语如同冬日里的暖阳,不仅照亮了沈爷爷的康复之路,更给了整个家庭直面困难的勇气与信心。
康复阶段,护理团队全程精细化守护:每小时精准监测体温、血压、尿量;提前对接临床营养科,将饭菜加工为流食贴心喂食;沈爷爷烦躁时,及时轻声安抚、陪伴聊天。从专业护理到生活照料,从健康监测到情绪疏导,护理团队用专业的坚守与满格的温情,为老人的康复之路铺就了坚实的基石。
在老年医学科医护团队的精准诊疗与悉心照护下,沈爷爷的病情逐渐好转。从入院时的休克危急状态,到生命体征逐步趋于平稳,再到顺利恢复正常进食、实现自主活动,短短10天时间,这位老人便成功闯过危重症难关,完成了从命悬一线到康复出院的惊人蜕变。
医患同心克难关
手写感谢信诉深情
住院期间,家属全力配合诊疗,严格落实护理指导,及时反馈老人状况,化身医护团队的得力助手。从医护的专业守护到家属的全心信任,这份双向的奔赴与坚守,不仅驱散了病痛的阴霾,更是帮助沈爷爷闯过重重险关,让生命的光芒重新照亮病房的每个角落。
十日光阴流转,沈爷爷在子女的搀扶下出院。家属满怀感激地将一封感谢信送到科室:红笺铺展,言语间没有华丽的辞藻,唯有一个个饱含深情的“忘不了”,串联起的是那些深夜的守护、是耐心的叮嘱、是细致的照料……这份质朴而真挚的认可,正是对老年医学科团队专业与温情最动人的回馈。

“高龄患者的救治往往面临诸多挑战,他们大多基础性疾病多、身体机能弱,对治疗方案的精准度和护理质量要求很高。” 赵富利表示,老年医学科始终坚持“精准治疗+人文关怀”的服务理念,对于高龄患者会制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,同时注重与家属的沟通协作,努力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。
一纸感谢信,字字抵千金;满纸医患情,句句暖人心。沈爷爷从生死一线到康复出院,不仅彰显了老年医学科精准诊疗的专业硬实力,更让“以患者为中心”的医者温度具象可感。未来,老年医学科将继续坚守医者初心,以更精湛的医术为盾,以更温暖的服务为光,在守护老年患者健康的道路上步履不停,让每一份生命都能被温柔守护。
专家名片

赵富利 主任医师
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元院区老年医学科负责人
坐诊时间:周二全天门诊(门诊1号楼2楼C区2诊室)
擅长:在老年疾病及内分泌疾病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,尤其擅长诊治不明原因高血压、水肿、胸闷、消瘦、失眠,老年糖尿病、甲状腺病、老年肺炎、心衰、老年多病共存等常见病。
(谢雅敏 梁靓)
每日河南版权及免责声明:
1、凡本网来源注明“每日河南”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,版权均属于每日河南,未经本网授权,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每日河南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2、凡本网注明 “来源:XXX(非每日河南)”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,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3、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及时联系本网客服:QQ2280807873
我来说两句
![]()
| ||||||
